查看原文
其他

沙龙回顾 | 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治理,讨论进行时

CCAPP秘书处 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 2021-04-15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2020年7月10日,能源基金会和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CCAPP)共同举办的“细颗粒物与臭氧的协同治理”线上学术沙龙圆满完成,能源基金会环境管理项目主任刘欣主持了沙龙活动。本次沙龙为CCAPP2020年系列学术沙龙的第3期,旨在探讨PM2.5和O3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分享城市污染物协同控制的经验,推动PM2.5和O3污染的协同治理工作

北京大学教授朱彤,香港环保署空气科学组首席主任梁启明,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叶代启,成都环科院高级工程师谭钦文四位专家分别作主题报告。中国环科院首席大气专家、研究员柴发合,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副处长徐向超,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教授级高工刘保献,上海大学教授李莉,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段小丽,广东环科院大气所高级工程师廖程浩,涂料工业协会产业发展部高级工程师齐祥昭和中国环科院研究员李红受邀作了精彩点评。




朱彤教授分享了“PM2.5和O3污染协同控制在健康影响研究方面的趋势、挑战和机遇”。通过多渠道数据的融合,研究团队建立了全覆盖、高分辨率的O3浓度数据集,评估了我国O3污染短期和长期暴露的健康影响。研究发现,从长期暴露的角度分析,PM2.5污染暴露占据主导,但从短期暴露分析,O3污染暴露的健康风险水平与PM2.5污染暴露接近,且夏季O3污染暴露占健康风险的80%左右。为精准评估PM2.5和O3污染协同控制的健康影响,朱教授建议开展基于多污染暴露的基础人群研究。

梁启明主任介绍了香港的PM2.5和O3协同控制经验。在空气质量监测方面,香港通过安装常规、路边及超级监测站,较为全面地监测了主要污染物的变化趋势。在减排策略方面,香港实施了禁止兴建新燃煤发电机组、淘汰老旧柴油车、投资建造绿色渡轮等措施,对重点排放源进行了有效管控。面对O3浓度逐年上升的挑战,香港将VOCs加入常规监测污染物行列,并对O3开展污染成因及区域性传输特征研究。

叶代启教授以“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为题,介绍了我国VOCs防治管理体系建设的情况,分析了石化行业、化工行业、工业涂装行业和生活源等VOCs重点源的排放与治理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十四五”VOCs总量控制方案,列举了“十四五”VOCs综合治理工作建议,包括通过完善法规、落实政策、强化标准规范来健全VOCs管理体系等。

谭钦文高工介绍了成都市的PM2.5与O3污染治理的现状、困境、探索和展望。成都市从2010年和2014年分别开始推进PM2.5和O3污染防治,实现了PM2.5浓度显著下降,总体抑制住了O3污染的上升态势。但成都市发展迅速、减排也进入了深水区,为持续推进PM2.5和O3协同防治,成都市探索了动态VOCs走航监督等创新举措,部署了加强区域联防联控、低碳助推大气污染防治等长期策略。




随后,各位专家学者对“PM2.5和O3污染协同防治的健康及经济效益”、“VOCs总量控制及监测体系”、“城市精细化协同管控”等内容进行了探讨。柴发合研究员认为这次沙龙进一步开阔了PM2.5和O3污染协同治理思路,探讨了VOCs排放控制的战略方向,给出了可采纳、可推广的措施建议。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保护公众健康是大气污染防治的根本目标,应不断完善标准政策体系、深入挖掘各部门减排潜力、明确前体物减排路径、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减少PM2.5和O3污染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的影响。

来自科研院所、地方环保部门、基金会等单位的200名专家、学者及代表参加了本次在线活动,累计线上直播同时参与人员近500人,直播平台累计观看达3000余次。


【图片来源:网络】


往期回顾





专家观点 | 丁爱军:新冠疫情期间的污染物减排与二次污染







浅谈 | 2020年划重点:PM2.5和O3双控双减







专家观点 | 重磅齐聚,推动清洁空气的“两个协同”——“PM2.5和O3协同治理”及“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减排”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关注CCAPP微博,查看会议回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